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的新方向

从预防饥荒到持久的发展
Alexander Von der Osten-Sacken

作者简介:德国人,现任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执行干事。在参加世界银行工作之前、他曾任国家农业研究国际局的总裁以及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咨询委员会(TAC)执行干事。
 

  在20年前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CGLAR)成立时,它的主要目标是尽快增加食品的供应,以摆脱大规模饥荒的幽灵——这是60年代南亚和东亚部分地区的事实,而且,据当时有些分析家的看法,也是对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迫在眉睫的威胁。事实上,Paul Ehrch在他的《人口炸弹》(1968年)一书中就预言过70年代及以后会有几次可怕的饥荒。

  幸运的是,这些预言未能实现。绿色革命——即开发新的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得过去粮食欠缺的地区能够做到粮食自给自足甚至有所盈余,尤其是在亚洲。主要由最早的两个国际性农业研究学会——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及国际玉米和小麦品种改良中心(CIMMYT)——在农作物生产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鼓舞了一些国际性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这些组织是所谓的联合倡导者)、私人基金会(洛克菲勒和福特)和各国政府,使它们一道创立了一个庞大的机构——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目的是辅助和指导现有的研究所并建立其他国际性研究中心,以满足第三世界农业的日益紧迫的发展需求。

  本小组20年来的工作帮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高了粮食作物的生产率,并获得了一系列其他方面的收益,如自然资源的保护、农场收入提高、粮食价格下降、更好的粮食分配系统、畜牧业生产的改善、营养状况的好转、更为合理的农业政策,以及机构能力的加强。今天,协商小组系统的大约40个捐助者联合资助着一个由17个国际研究中心组成的网络,目的是确保最先进的科学方法被用来为世界上的贫困人民解决问题。协商小组年度主要基金的总额为2.5亿美元,外加每年约5千万美元的补充性项目资金,它的将近15000名工作人员中有1700名高级科学家,他们正在为以下6大目标工作着:

  生产率研究。通过提高生产率来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仍然是一项首要任务。能够更好地抵制病虫害的改良型作物品种(例如在亚洲的绿色革命中举足轻重的“矮小”水稻和小麦品种)是个关键性因素,这不仅是为了保持过去的成就,也是为了建立将来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关于改善水土管理、化肥使用、作物管理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改善仍旧是增加潜在作物产量的重要一环。

  自然资源管理。作为农业基础的自然资源生产率(即土壤与水的关系、土壤肥力,以及植物的保护)需要得到保护和维持。一些新的研究部门,例如有关农林业、林业、灌溉管理和渔业等方面的研究所,近来已经加入或正在归并于协商小组系统,此外,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将在近期内成为本小组的一个自治性成员。

  机构建设。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农业研究体系将研究结果与该国及本地的情况和需要结合起来,那么国际农业研究的全部效益是不可能取得的。因此,协商小组高度重视机构建设和培训,并通过帮助管理人员发展他们在研究政策、组织机构和管理方面的技能来转让技术。协商小组的基本资金中有将近1/4用于机构建设。

  改善政策环境。考虑到各国农业部门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农业政策会带来广泛的衍生结果,提高发展中国家对政策的分析能力会带来极大的效益。本协商小组正在协助各国政府制订并执行更合理的政策,以保证可持久的粮食和农业生产以及有关研究。要特别提到的是,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 (IFPRI)已经建立了一套协作网络,协作者包括各国的计划、经济政策、发展财政、贸易等部门,以及各中央银行、大专院校和其他国际性机构。

  种质保护。方面是为了行使其作物研究职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努力达到其另一个独立目标:收集并保护种质(遗传物质),协商小组的各中心自1975年以来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植物遗传资源收集系统。国际水稻研究所以及国际玉米和小麦品种改良中心以它们在小麦和水稻方面的工作作出了示范。其他研究中心也已加入了这一行列,它们收集并保存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物种,并且确保所有国家和组织在需要时都可以获得这些植物种质,因为它们是当代和今后几代人托管在这里的一宗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些具体活动(如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活动)包括获取那些受到遗传侵害威助或现有采集量尚不足的作物种质,以及将这些物种迅速转至适宜的贮存设施中。除了采集和保存植物遗传资源外,这些研究中心的主要作用还在十对采集到的种质进行特征定义和评价,并在种质作为现有采集物被安全存入后,提供交换和使用方面的便利。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高度重视对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源研究,并提供支持,这一方面是通过它本身的研究机构,另一方面也通过与世界上相应机构协同的合作项目。

  建立联系。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在其成立后的20年中已帮助建立和加强了农业研究的全球系统,它包括大学和私人部门的实验室、各工业国的研究所,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全国性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就这方面而言,组织和编制关于国家农业研究系统的全面和准确的全球性数据库,乃是协商小组的一大成就。

  由于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的不断成功,它的使命也在随着时间而改变。原先它只是一个短期性的、极不正式的机构,并打算在发动了绿色革命之后即行解散,但这一想法还是被放弃了,协商小组成为世界农业研究系统的永久性核心和动力。这一系统使得科学成就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传播并适应各种实地条件。


研究的影响

  对于新近资料的分析表明有一种普遍的观点是错误的,即:绿色革命是一个粮食迅速增产的短暂时期,它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是由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次使用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的高产品种所引发的。在发展中国家,小麦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继续上升,从1967—1969年至1977—1979年期间的3.5%上升到1977—1979年至1987—1989年间的3.7%;亚洲水稻产量的增长则是有限的,根据粮农组织(FAO)的统计,其增长率在相同的时期内从2.2%升至2.3%(估计值)。这些平均产量的增长肯定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国际上和各国的作物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和推广工作使产量大大超前于自然资源的退化,如土壤肥力和水质恶化,以及日益增加的植物病原体的病毒性和害虫。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粮食生产(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亚洲)能够与人口和收入增长保持同步,即使是在经济动荡的80年代也是如此——这10年被许多人认为是发展进程中“失去的10年”;也是人们对于最高产量极限水平越来越关切的10年。例如,南半球地区的实验站获得的最高极限产量近年来已经持平甚至开始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潜力的极限和环境的恶化。

  然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率的持续上升仍然是很可观的。由于已经获得了更高的产量水平,现在实现的3.5%的年平均产量增长率所带来的每公顷额外收成要比1971年取得的同样增长率所带来的多得多。生产率的上升既是由于将高产技术扩展到了过去低产的地区,也是由于已经获得高产的地区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例如,每年每公顷收获4吨小麦的高产地区所取得的1.5%年增长率,其效果等同于平均每公顷年产约2吨小麦的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3%增长率。显然,实验性产量的小幅度进展也会转变成对总产量的强大影响。

  多年来,各国研究系统在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各中心的合作下已经生产出了好几百个谷类、豆类及其他作物的新品种。

事实证明,这些新的植物品种中有许多都很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本地环境。

  小麦。小麦的现代品种(主要是由国际玉米和小麦品种改良中心及其前身在墨西哥以及后来的印度国家规划的合作下开发的)一直得到了发展中国家农民的广泛使用,并带来了小麦生产的明显增长。到1990年为止,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耕种的6900万公顷麦田中,有5000万公顷种的是改良后的小麦品种,其中3700万公顷所用的品种直接出自品种改良中心的工作成就。

  水稻。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培育出来的水稻新品种(其中有300个品种又得到发展中国家植物育种人员的进一步改良)已在发展中国家水稻种植地区中占了主导地位。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如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塞内加尔、斯里兰卡和委内瑞拉,70%以上的稻田都种上了现代水稻品种。

  其他作物。除了水稻和小麦之外,这些研究中心的植物育种工作与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国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了200多个玉米新品种以及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中至关重要的其他粮食作物品种,如木薯、豌豆、土豆、小米、高粱和豇豆。新培育出来的其他田间作物品种还包括大麦、鹰嘴豆、鸽豆和红薯。由于这些作物的开发工作大都是由一些新近建立的中心承担的,这些品种大多才问世几年,尚未象小麦和水稻那样大面积推广。

  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国研究机构的科学工作者的经常性通力合作下,本小组研究中心设计和改造了许多新的、更有效的农业技术。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包括:

  旨在减少农药使用的综合性害虫管理,方法是将具有更强的虫害抵御能力的品种与使用害虫天敌的生物控制方法以及准确的农药施用时间结合起来。成功使用生物控制方法的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大约要数过去几年来非洲的那场防治木薯介壳虫的运动。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和英国的国际生物控制研究所联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它们的成果使许多非洲国家控制了非洲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木薯遭受的一场毁灭性的虫害,从而免除了生产上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损失。

  通过施用适当的土壤养料、覆盖料、堆肥、农家肥以及土地防止风化和水份保持等措施来达到的综合性土壤肥力管理。改善土地使用的一个例子是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的平原发展规划,其目标是减少象亚马逊盆地这类封闭性林地受到的压力。通过在干旱的土地上轮作牧草,贫瘠的酸性土壤开始变得肥沃了。由于土壤的覆盖以及草原豆科植物可使大气中的氮固化,土壤的肥力也就得到了改善。

  农林业(即作物、林木种植和动物饲料并举)是解决日益紧迫的农业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途径,这些问题包括薪柴、木材和饲料的缺乏,以及对土壤、农作物和动物的保护。


新的方向——持久发展的能力

  直到近来,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在公众中的形象主要是一个以农作物为主导、致力于开发以大大提高粮食供应的科研机构。提高生产率的需要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减弱,但是,旨在增加粮食产量的研究正在与保护和保持生产基础的研究取得平衡。

  本小组遵照其主要科学顾问——技术咨询委员会(TAC)的建议,于1988年开始对协商小组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进行评审,其目的是提高农业发展的后续能力——即对农业资源进行成功的管理以满足人类日益变化的需要,防止环境或农业所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的恶化。协商小组已经确定了几个将会推动更持久性发展的关键性研究领域:

  ·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

  ·以有助于减少有害化学品使用的各种途径来控制病虫害和土壤肥力;

  ·保持现有高产地区的生产率增长,同时促进低产地区的增长;

  ·解决土壤退化问题。

  正当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在为自己的方向作出重大调整之际,同样的主题也出现在为1992年6月于里约热内卢开幕的“地球最高级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所作的世界性准备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本小组至少在UNCED的3个主要业务部门中占有核心位置,它们是:关于植物、动物和森林遗传资源的管理;农业发展的持续能力,以及生产能力建设。这些涉及面广泛的主题还包括技术(尤其是生物工艺学技术)转让、关于气候变化的农业研究以及林业研究。尽管对遗传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是未来对我们的重要要求,但为持久性的发展所作的努力(农业是其核心)显然将是协商小组最强有力的主要贡献。

  然而,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总的来讲还将继续确保“永久性绿色革命”的进行,以使基本的粮食供应能够跟上各种变化,如人口与收入的增长、植物病害的病毒性增加,以及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与此同时,协商小组还需要迎接“21世纪议事日程”(即为下一个世纪的发展而提出的“地球最高级会议”计划)提出的挑战。虽然为永久性绿色革命所作的适当的机构安排采取了全球性农业研究系统的形式,我们目前显然还没有这样的机构形式来帮助我们完成“21世纪议事日程”中关十农业方面的任务。因此,UNCED应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就是鼓励建立一个适当的、全面的全球性研究体系,并使之与现有的世界性农业研究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专栏】


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的全球网络

  




  注:CIFOR地址未定。

  CIAT——国际热带农业中心。主要工作是拉丁美洲热带低地、热带草原、森林边缘地带以及山坡的作物改良和农业发展。研究的范围包括水稻、豆类、木薯、饲料以及牧草。

  CIFOR——国际林业研究中心。地点待定。研究范围将包括与农业和持久性土地使用相关的林业问题。

  CIMMYT——国际玉米及小麦品种改良中心。研究范围包括玉米、小麦、大麦和杂交麦,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该中心拥有两个遗传物种库,一个用于玉米,另一个用于小麦。

  CIP——国际薯类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土豆和红薯的改良。研究范围为土豆和红薯。

  IBPGR——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主要从事现有的和潜在的作物种质的保存工作。研究范围为植物遗传资源。

  ICARDA——国际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北非和西亚的农业系统改善工作。研究范围包括小麦、大麦、鹰嘴豆、小扁豆、草原豆科植物以及小型反刍动物。

  ICRAF——国际农林业研究委员会。主要从事发起并协助进行有关发展中国家林木与土地使用一体化方面的研究。

  ICRISAT——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作物改良和种植系统方面的工作。研究范围包括高粱、小米、鹰嘴豆、鸽豆和花生。

  IFPRI——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主要工作是确认能够满足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的各项政策。研究范围包括各个方面的政策分析,尤其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和土地使用。

  IIMI——国际灌溉管理研究所。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的灌溉情况。研究范围包括管理灌溉系统及设施所需要的机构条件,水资源管理,以及向农民提供的灌溉援助。

  IITA——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重点是湿热带地区和亚湿热带地区的作物改良和土地管理。研究范围包括玉米、木薯、豇豆、大蕉、大豆、水稻和甘薯。

  ILCA——国际非洲牲畜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耕作制度,以确定撒哈拉以南非洲畜牧生产及市场方面的限制因素。研究范围包括反刍动物、牲畜和饲料。

  ILRAD——国际动物疾病研究实验所。主要研究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牲畜疾病的控制。研究范围包括theileriosis(东部海岸热)以及动物锥体虫病。

  INIBAP——国际香蕉及大蕉改良系统。研究范围包括种质交换与繁殖;试验和病理研究。

  IRRI——国际水稻研究所。主要致力于全球范围内的水稻改良。

  ISNAR——国家农业研究国际局。主要工作是加强和发展各国的国家农业研究系统。

  WARDA——西非水稻发展协会。主要从事于西非的水稻改良。研究范围包括在红树沼泽地、内陆沼泽地、高地条件以及灌溉条件下生长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