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与进口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不一定导致实际进口的减缩它作为更广泛的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能够促使进口的扩大
奥莫腾特 E·G·约翰逊

作者简介:塞拉利昂人,现任研究局发展中国家研究处副处长。他曾获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塞拉利昂大学和密执安大学任教,1974年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
 

  汇率政策影响进口水平。它起到这样的作用是由于它既影响对进口的需求,也影响为进口提供融资的外汇。本文探讨货币贬值能对进口产生影响的各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它对进口价格与对实际收入和资产的影响,以及它对资金流入量的影响,本文采纳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过去的分析与国家经验中得出的理论方面和经验方面广泛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调整规划范围内取得的研究结果,

  货币贬值通常是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这种一揽子政策的目的是要把经常帐户逆差限制在中期内能够维持,同时还能努力保持或加快经济增长这样的水平上。在这种调整规划中,货币贬值与有关的政策在制订时原则上根据是否需要使实际进口低于实际产值和出口。作出这个决定的基本因素是,外债和债务的还本付息与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之下的规模,通货膨胀率,结构性不平衡,资本流入的前景,以及产值增长率。在这些方面,各国在过去几年里采取调整规划时处于两类情况。在第一类情况下,通货膨胀和外债与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之下显得很高,即使在货币定值过高的情况下仍然如此。对于这些国家,制订调整规划时首先是要减少与收入相比之下的总支出,并且满足对债务还本付息的支付。由于外部债权人一般对这种支付非常关心,因此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各国在一段时期内将不可能吸引大量额外的资金流入。在这种情况下的调整规划按正常情况将包含短期到中期内的进口增长率低于出口增长率。

  在另一类情况下,进行调整的目的是要纠正严重的结构性不平衡和基本产值增长率很低的情况。这种国家可能面临也可能不面临很高的通货膨胀率或债务还本付息方面的严重困难,它们的经济调整后一般需要投资和进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制订各项政策(包括货币贬值在内)的目的是要促使扩大出口和增加外国资金流入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但是,即使对这种国家,货币贬值对于相对价格和需求的影响(这些影响将在下面讨论)往往先影响实际进口,然后才会对出口扩展和资金流入产生有利影响。同时,需要恢复使用一些老设备,把更加充分地使用新机器,并且采取其他短期措施,以防止实际进口增长率的这种下降不致阻挠产值增长。因此,在短期内,实际进口增长率可能低于产值增长率:随着出口和资金流入使进口能力的提高,这种下降情况能够扭转。许多国家已经实施这样的政策:它们的目的是要改变进口的成分,以保持那些对产值增长具有最大影响的进口改变设备利用的格局和改变进口结构事实上已减少消费品和资本货物进口的份额,并增加了原料和其他中间货物进口的份额。

  私人决策者也许能够预测当局对汇率会采取什么行动。举例来说,当局可能对某些客观指数——如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或国内通货膨胀与国外通货膨胀的比较 ——作出反应。如果情况的确如此,具有这种知识的私人代理商也许能够预测体现当局反应的实际汇率的未来趋向。然后私人代理商可以在规划他们的产值、投资以及进口成分时考虑到汇率变化方面预期的演变。如果他们的预料是正确的,货币贬值和有关的实际汇率变化将不会使他们感到突然,而且在那样的意义上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代理商的行为。下面的讨论完全仅仅适用于实际汇率变化中未预料到的部分。


实际进口价格

  货币贬值如果得到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适当支持,将会引起实际汇率——非贸易货物对贸易货物的相对价格——的下跌以及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国内价格上升反过来将会使影响支出的可变因素——如货币总额、名义收入、工资和实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下跌,因为在支持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下,这些可变因素的名义价值并不按货币贬值同样的百分比调高。

  货币贬值若不改变贸易货物与非贸易货物之间的相对价格,则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在汇率发生变化以后,非贸易货物价格按进口价格的同一百分比上升,又如果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在那时进行消极的调整,提供为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所需要的额外货币差额,就往往会发生上述情况 在那种情况下,连续的货币贬值会产生通货膨胀的效应,而不会产生相对价格变化的任何有益的结果。因此,货币和财政政策必须具有足够的限制性,以压低非贸易货物价格,并且抑制非贸易货物价格与进口价格同步上升,

  贸易货物价格高于非贸易货物价格,意味着进口品的实际价格(根据国内价格平均水平缩减后的进口价格)往往随着货币贬值而上升。但是,决定进口品的国内价格的并不仅仅是进口品的外币价格和本国货币的汇率。特别是,常常伴随着货币贬值的某些自由化措施会促使进口价格上升,而其他措施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举例来说,那些往往会使国内市场上进口价格下降的政策包括:降低进口品的关税和国内消费税:放宽对经常性付款和转拨性支付的外汇限制以及暂停进口的垄断权(通常属于国营企业)。反之,可能使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上升的自由化措施包括:取消或减少对进口货物(通常是粮食)的补贴,以及取消有效地实施的国内价格控制。

  当一个国家实行外汇限制时,可能出现平行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上,与官方汇率相比,本国货币的贬值幅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中许多商品的价格往往会反映平行市场的汇率,而不是官方汇率。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货币贬值情况,只有那些与官方汇率关系密切的价格——主要是那些由公共部门企业确定或由政府有效地控制的价格——会因汇率变化而受到充分的影响。只有在平行汇率对官方汇率变化作出反应而变动时,货币贬值才会对经济中的所有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在实行外汇控制的经济中,官方汇率与平行市场汇率之间的关系则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但是,当存在平行市场时,往往不可能非常确切地说出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因此,本文论述的只是官方进口,那就是用通过官方渠道的外汇和流入资本支付的进口。

  因此,当完整的一揽子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汇率是一个至为重要的部分——付诸实施时,对进口价格的影响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支持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伴随着的自由化措施的性质。一个经济结构极不合理的国家往往会把它的货币贬值作为大规模自由化的一部分。这种汇率连同自由化的措施往往产生一种促使进口品的实际价格下降的压力。反之,一个并不需要采取这种自由化措施的国家可能在货币贬值后出现进口品实际价格上升的情况。由于货币贬值就其本身而言会促使官方进口品的实际价格上升,因此本文将作出这样的假定:这些价格会随着货币贬值而上升,不管政策措施中是否包括贸易和外汇自由化。


进口需求

  在货币贬值后,进口品的实际价格上升,收入和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至于个人和公司希望购买的进口品数量 (进口需求)下降多大程度,这要取决于进口品需求的价格和实际收入弹性。

  消费品 关于消费品,货币贬值通过它对三个重要的可变因素的影响来对进口数量施加影响,这三个可变因素是:实际可支配收入(纳税后的实际收入);预期的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实际消费预算内选择的进口货物的实际价值。这些可变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增加了,都会促使消费品的实际进口量增加。货币贬值本身往往会既减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又使实际消费中的进口货物价值下降。但是,货币贬值在改变消费对收入的比率方面有多大作用并不清楚。如果降低消费对收入的比率看来是可取的,那么通常采取其他手段——包括提高利率和对消费具体征税——作为一揽子调整政策的一部分,以帮助取得这个结果。

  私人居民户和公司可用于开支的实际收入取决于实际产值、综合价格水平以及对收入的征税。货币贬值会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因此会使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使消费下降。如果在税收或产值增长方面不出现抵消性的变化的话,消费品的实际进口也会随之下降。

  货币贬值使进口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因此往往会使进口货物在消费总额中的份额下降。同时,相对价格的影响将会保持,除非被自由化措施或调节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所抵消。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进口消费品的结构和重要性以及需求的有关价格弹性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内生产的替代品与进口的消费品越相近,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包括粮食)相比之下越重要,那么进口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也越大。耐用消费品的更换时间可以因延长平均使用期而推迟,从而对这种货物的需求也会减少。对许多非耐用消费品项目不可能采取这种办法,虽然对这种项目的正常需求并无多大影响的一次性调整能够降低存货的平均水平。如果对进口的非耐用消费品有良好的国内替代品,那么这些替代品的国内供应的价格弹性越大,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也越大。

  最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口消费品在消费总额中的份额越小,进口消费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小。这是居民户需求行为的一项普遍规律,那就是,在一个项目上的支出越小,这个项目价格的变化对总支出的影响也越小,因此,在这个项目价格上升时,居民户会对这个项目的购买量进行调整的情况也越少。

  预期的消费对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取决于实际资产、实际利率、对消费的征税,以及实际可支配收入。货币贬值会使国内价格上升,从而使金融资产和可支配收入的实际价值下降。金融资产的下降将会鼓励储蓄,因为人们努力补充他们与收入相关的所拥有的资产。但是,实际收入的下降可能使储蓄低于收入,因为居民户一般不愿降低他们的实际消费水平。总之,就其本身而言,货币贬值是否会明显地改变消费与收入的比率,这一点并不清楚。当然,在货币贬值的同时国内消费税和实际利率也发生的变化——作为旨在调整的一套政策的一部分——可能促使消费与收入的综合比率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影响应该和货币贬值本身产生的影响加以区别,除非这些影响与汇率下跌直接有关(例如从价进口税和销售税)。

  原料、资本货物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投资通常造成大量使用进口原料和资本货物。货币贬值影响这些原料和资本货物——对这二者通常也统称为生产资料——的进口。因为它不仅改变生产中的外国和本国投入物之间的相对价格,而且影响计划的生产和投资活动。

  如果生产技术能够改变,货币贬值能够促进以本国投入物替代进口投入物。特别是本国劳工、原料和资本货物能够替代外国原料和资本货物。虽然技术的变化可能需要好多个月才能完成,但是,即使在短期到中期内,替代的可能性往往是很大的。尽管如此,这种机会对原料比对资本货物可能要多得多,因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前者的国内替代品比后者的国内替代品可能较多。除了生产技术变化以外,如果所实行的生产结构变化有利于那些较多地利用国内生产要素的货物的话,货币贬值将进一步减少与产值相关的生产资料的进口。

  因此,在货币贬值以后,进口生产资料的国内成本的上升产生一种促使实际进口下降的影响,影响的大小视生产中投入物替代的可能性而定。但是,投资和产值增长的情况也会影响生产资料的进口。如果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生产扩大而其他生产没有抵消性的减缩,那么对投资和增长将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果存在过多的生产能力,又如果对一国出口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很高,情况将尤其如此。增加信心以及对国内资产的投资收入高于国外资产的投资收入的预期,这样也可能增加投资和提高产值增长,从而增加生产资料的进口。

  能够了解存货的情况和推迟投资的可能性往往都会影响生产资料的进口,因为在货币贬值以后生产资料的价格都会上升。例如,在原料方面,存货可能减少,而在资本货物方面,老设备的使用期可能超过正常标准。这两种可能性都能使对进口加以某种调整而不致对产值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在短期内技术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将是非常有利的。


资金流入

  当货币贬值促使额外的资金流入时,它对投资和产值增长特别有利,从而有利于扩大进口。但是,要预测这些流量的大小是困难的。在原则上,货币贬值和支持性政策如果可信的话往往会增加私人和官方净资本流入量,减少国内居民的资本外流,增加额外的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的资金,如减轻债务负担或获得紧急援助。

  外国资金流入 货币贬值——特别是加上采取影响深远的自由化措施时——通常是表明正在进行重要的政策改革的一个明显的迹象。对私营外国企业来说,这通常表明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利润,并且有更大的自由汇回股息、利息和本金。对官方债权人来说,政策改革提供这样的证据:向一个国家供应的额外资金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借款国将来还本付息的工作将会顺利进行。利润机会的增加和对经济的信心增大的结果,将会增加资本流入量和对国际收支的支持,从而扩大这个国家进口的能力。

  当然,这些资金流入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形式,而且可能比出口或进口的数额大。它们包括新的双边和多边贷款与新的私人股本投资和贷款。但是在此之外,它们还包括减轻债务负担——通过官方和私人重订偿债日期——以及外国投资者把利润重新投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国际收支方面的支持。

  资本外流 当汇率显然与实际情况脱节时,特别是在采取一种钉住汇率制时,资本外流往往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严重问题。资本外流有许多方式,但是最普遍的方式是在平行市场上购买外汇,开进口低价发票和出口的高价发票。在平行市场上外币的溢价越大,以及预期在外国金融市场上能够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那么,在官方渠道以外持有和交易的外汇往往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估计官方汇率本身迟早将会下跌因而仍使资本外流得到鼓励。加强对支付和转移的限制一般只会更多地鼓励人们把资本转移到国外。

  但是,货币贬值可以用来缩小甚至消除平行市场和官方市场汇率之间的差额,从而鼓励人们交出从出口获得的外汇。当货币贬值伴随着实行外汇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时,它还抑制了对资本外流的刺激作用,因为它提高了国内投资资金的实际收益,并且使人们较为容易地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外汇以向国外支付。总之,由适当措施加以支持的货币贬值可以减少资本外流,从而能够对进口提供额外的融资。但是,当资本外流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时,货币贬值通常必须辅之以利率措施,以及针对资本市场和针对普遍投资的其他措施,以保证为扭转资本外流局面而采取的鼓励措施是适当的和充分的。


全面调整

  在货币贬值后对各种因素的全面影响和进口作出的反应一般是难以预测的。实际进口的全面变化和途径取决于:能够预测汇率的变化范围;进口需求对预料不到的相对价格变化进行调整有多快;在贬值后出口和外国资金流入的增加有多少和有多快;资本外流局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扭转;以及实际产值增长和投资受到多大影响。

  从切合实际的政策角度看,人们始终必须牢记,货币贬值仅仅是旨在促进对外调整的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在这种一揽子政策中包括的各种其他政策通常也会对上述影响进口的各个可变因素产生影响。因此,对货币贬值的作用进行的全面分析必须能够把货币贬值本身所起的作用从一揽子政策的全面影响中区分出来。这种工作通常需要采用标准的经验主义技术,如果其结果在统计方面是可靠的,它就为一揽子政策的全面设计和构成提供了一个指针。

  在实践中,集中注意实际行效汇率的变化比注意货币贬值本身往往更为有用。实际有效汇率可以衡量在根据货币汇率变化进行调整后一个国家的价格与它的贸易伙伴的价格相比之下的演变情况。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在货币贬值的同时实行自由化,因为货币贬值往往会使实际有效汇率下跌,而自由化则由于使进口品价格下降而往往使实际有效汇率上升。由于实际有效汇率能够反映各国的汇率变化、自由化,以及财政、货币和利率政策对它们的贸易伙伴的全面的相对价格的影响,因此,实际有效汇率可以作为估价许多调整规划中的一揽子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类范围内,往往不需要把由于货币贬值而引起的实际有效汇率的下跌,与由于其他因素而引起的实际有效汇率的下跌加以区别。

  本文是《货币贬值和扩大出口》一文的姐妹篇,《货币贬值和扩大出口》一文载于1987年3月号,它研究货币贬值能对出口产生影响的各种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