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lub
产品名称:
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从制造经济到创新经济
文   种:
简体中文
出版物类别:
图书
丛  书:
独立产品
图书馆分类:
F1868
作  者:
刘刚著/编
产品介质:
图书
习惯分类:
开发单位:
用途分类:
产品规格:
16开
专题分类:
经济建设
页数盘数:
337页/盘
产品版次:
1
产品装帧:
平装
书  号:
ISBN 978-7-5095-2325-4
出 版 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责任编辑:
周桂元
出版时间:
推荐等级:
定  价:
¥39.00
美元定价:
新书预告/预订:
订购价格:
新书提示:
邮  费:
国际合作中心


编辑推荐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教授新著《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从制造经济到创新经济》,2010年11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即将展开的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本质特征、基本内涵和内在逻辑。刘刚教授指出,从制造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的要义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创新发展模式,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基本内涵。其中,“官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混合组织和创新型城市是创新经济的策源地,从“要素租金”驱动向“创新租金”驱动、从生产型创业向创新型创业,从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从简单的放松管制和优化投资环境向构建创业环境的转变,是中国第二次经济转型的逻辑主线。
本书从理论到实证都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可以说是为中国下一步的科学发展(即从现在到建国一百周年)给出了理论上和战略上的论证,是一部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各类企业领导人、理论研究人员一读的著作。

简介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即将进行第二次经济转型,即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第一次经济转型不同,创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机制、新的发展路径、新的组织形态和制度框架。其中,从“要素租金”驱动向“创新租金”驱动、从生产型创业向创新型创业、从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从简单的放松管制和优化投资环境向构建创业环境的演进和转变,是中国第二次经济转型的逻辑主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奇迹”的真实图景及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化
 第一节 “中国奇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涌现现象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化
第二章 从制造经济到创新经济的转型机制和路径
 第一节 创新(创业)经济
 第二节 从制造经济到创新经济
第三章 动态能力和创新的惯例化
 第一节 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集群生产:从生产网络到创新网络
 第三节 模块化与持续创新
第四章 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企业创新方式的演化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
 第二节 从熊彼特假设到对创新主体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创新活动类型与创新主体的对应
 第四节 总结和政策建议
第五章 破坏性技术创新:技术变革的新模式
 第一节 破坏性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节 破坏性技术创新模型
 第三节 破坏性技术创新的独特价值和面临的困难 
 第四节 打造破坏者
 第五节 总结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技术追赶战略中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新旧汽车产业政策中的两种技术追赶路径
 第二节 初次国际化的失利和对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
 第三节 创新引致的后发优势——以比亚迪为例
第七章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当地生产网络及其演化
 第一节 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当地生产网络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当地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的演化
 第四节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八章 创业型大学及其在知识创造和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创新经济条件下大学的职能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的出现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实现从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过渡的模式
 第四节 有效促进大学转型的外部环境
 第五节 中国大学的转型和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第九章 企业创业过程中政府的相机性行为
 第一节 对创业活动中政府行为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创业活动中的政府行为: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节 新企业创业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相机性
 第四节 政府在构建创业环境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发展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